7月12日8时48分,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最高温将升至40℃以上。高温天里,在户外施工的建筑工人如何应对?记者进行了探访。
12日上午9点40,南京气温已达35℃,中建八局承建的阿里巴巴江苏总部项目现场,土方施工、支撑梁施工等在有序进行。记者在现场看到,钢筋工杨家财正小心地绑扎“烫手”的钢筋。“钢筋温度起码在60℃以上,必须戴好手套,不然碰到可能烫出泡。”他手中的手套、防晒服下的半袖,早已被汗浸湿。
“高温天施工是最头疼的,每天衣服、手套要湿无数次,手套像从水里捞上来一样。像今天这样的高温,干活半个多小时,衣服、手套就全湿了。湿了干、干了湿,循环很多次。”杨家财告诉记者,自己做建筑工人30多年了,避免高温天在户外劳作中暑,他带着项目上近期发放的人丹、藿香正气水、冷饮等防暑降温物品,施工现场还备有绿豆汤,上工前他会喝一大杯。
10点整,杨家财和在室外干活的工友下工了,他赶回生活区去洗汗湿的衣服,然后吃饭、休息,等下午五点再上工。
“为保障高温天里建筑工人施工作业安全,我们从六月下旬就调整了作息时间,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为工人休息时间。考虑到绑扎钢筋等班组在高温天作业的特殊性,下午开工时间又延到了5点。”该项目安全工程师胡佩瑞说,今天一早,项目经理便在工作微信群发了高温天施工作业提醒,要求各班组调整作息时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要缩短连续工作时间。此外,他们还在施工现场的三个地块,各准备了几间空调房,建筑工人在户外施工发现有中暑征兆,可及时转到空调房休息调整。
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建筑领域要做好高温防暑工作,已成每年夏季的常态化要求。比如,高温期间要求施工现场上午10:00至下午3:00期间不宜组织施工,防止中暑情况发生,同时要求工地现场配备绿豆汤、酸梅汤、藿香正气丸等防暑物资和药品,工人生活区宿舍内必须有通风、空调等设备,保障农民工能休息好。今年6月下旬起,我省已要求各地建设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施工安全生产的不利影响,做好预警、应急、保障等各项工作,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高温期间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切实保障职工权益和生命安全。